日前,美国对我国聚酯短纤启动涉案金额近亿美元的反倾销调查。今年5月,印度初裁我国的绸缎产品存在倾销;与此同时,欧盟酝酿对我国八类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。我国纺织品继去年遭遇“特保”后,目前又被反倾销所困扰。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,我国已经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,美国、欧盟和发展中国家,对任何纺织品都有可能进行反倾销,出口增长越快的产品,面临反倾销的风险越大。
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双我国制造的鞋,买2米我国产的布,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我国。随之而来的是,针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摩擦也迅速增加。
欧美等国家及地区在去年对我国纺织品采取“特保”设限之后,虽然在有关纺织协议中表示尽量克制使用“特保”措施,但业内专家认为,面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强势,进口国使用比“特保”更具杀伤力的反倾销贸易救济措施将日益普遍。
梅新育指出,纺织品反倾销在今后几年内将增加。2006年多纤维纺织品协定到期,纺织品配额将逐步取消,原来靠协定维系的国际纺织品市场平衡格局会被打破,新的制衡措施和贸易保护法必将出现,反倾销便是其中之一。
近年来,发达国家对我纺织品反倾销已是司空见惯。但梅新育指出,不少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对我国纺织服装的反倾销行列,是值得关注的。